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时约400年,长期分裂与动荡不安。儒学削弱,玄学、佛学渐盛,出现玄佛合流现象。文学观念上,开始脱离经学的束缚,探讨诗歌本身的特点规律。文学创作进入自觉时代。文学理论著作大量出现,如《典论•论文》、《文赋》、《文心雕龙》、《诗品》等。
魏晋南北朝文学可分为两期:1、魏和西晋。该期文学包括3段:建安文学、正始文学、太康文学。2、东晋和南北朝。该期文学成就主要在南方,诗歌经历了玄言(东晋)—山水(宋齐)—宫体(梁陈)的变化过程。齐梁声病说为唐代律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。志人志怪小说出现,骈赋出现,五言诗兴盛,七言诗确立。
1、曹操。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。诗今存20余首,全为乐府。内容有描写战乱及人民苦难者,如《蒿里行》;有表现自己政治主张者,如《度关山》;有表现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者,如《短歌行》、《观沧海》。其诗学汉乐府,古直悲凉,气韵沉雄。
2、曹丕。诗歌题材狭窄,以游子思妇为多,代表作是《燕歌行》二首,其一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。曹丕诗风纤弱。他的《典论•论文》强调文学地位,作家个性,是我国最早的单篇文学理论
3、曹植:前期诗歌主要歌唱理想抱负,如《白马篇》、《赠徐干》;后期遭受曹丕迫害,诗歌多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,如《赠白马王彪》、《野田黄雀行》、《泰山梁甫行》。他的五言乐府抒情性强,词藻华美,改变了汉乐府重叙事、古朴的风格。曹植还有《洛神赋》等。他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。
1、“七子”,指孔融、陈琳、王粲、徐干、阮瑀、应場、刘桢。除孔融外,其余六人均为曹氏集团的文人。
2、孔融成就在散文,有《论盛孝章书》,文气纵横。
3、其余六子也能诗善文,王粲成就最高。他们诗歌多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,如王粲《七哀诗》、陈琳《饮马长城窟行》、阮瑀《驾出北郭门行》;也有抒写抱负和遭遇者,如刘桢《赠从弟》。王粲《登楼赋》乃抒情小赋;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,散文趋向骈体化。七子与三曹的作品反映了现实,重文气,有风骨,风格朴实,后世称为“建安风骨”。
女作家蔡琰传世的都是自传性作品,五言《悲愤诗》为长篇叙事诗,540余字,通过自身不幸遭遇反映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尤其妇女的共同命运,控诉了军阀战争之罪恶。另有《胡笳十八拍》。
曹魏正始时期,司马氏掌权,拉拢、迫害曹氏集团文人。1、阮籍,反对司马氏的残暴政治,与之不合作。著有82首五言《咏怀诗》,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的孤独和苦闷;揭露了政治的黑暗和礼法之士的虚伪。多用比兴手法,以神话游仙暗示,形成隐约曲折的风格,使五言诗完全脱离了模仿乐府。他还有散文《大人先生传》。2、嵇康,也反对司马氏的假“名教”,主张“任自然”。长于散文,代表作是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。诗歌四言成就高于五言,如《幽愤诗》。
(一)晋初傅玄善写乐府诗;张华五言诗风格华艳,爱铺排对偶,堆砌典故。(二)太康时期,文坛上有三张(张载、张协、张亢),二陆(陆机、陆云),两潘(潘岳、潘尼),一左(左思)出现。主要作家为士族,作品模拟古人,追求辞藻华美,开始走向形式主义。陆机是太康诗风的代表,《赴洛道中作》较为优秀。他的《文赋》是探讨创作过程、写作技巧的理论文章。潘岳有《悼亡诗》3首。(三)西晋诗人中左思文学成就最高,代表作是《咏史》八首。他出身寒微,诗歌主要反映寒门知识分子与士族门阀的矛盾,笔力矫健、情调高亢、气势充沛,人称“左思风力”。他的《三都赋》,曾名动一时,但文学价值不大。4、西晋爱国诗人刘琨,有《扶风歌》、《答卢谌》;郭璞是著名游仙诗人,有《游仙诗》14首。
东晋末年陶渊明(365—427),从小在农村长大。他早年受儒家思想影响,充满建功立业幻想。但理想不能实现,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贯穿他一生。他三仕三隐,对统治者始终抱不合作态度。他在农村劳动中,认识到劳动价值并与农民结为朋友。
(1)陶渊明今存120余首,田园诗最多,成就最高。表现了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的热爱,如《归田园居》其一、《饮酒》其五;歌咏了农业劳动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,如《归田园居》其三、《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》;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穷困的生活,如《有会而作》;《桃花源诗并记》,描写了一个乌托邦似的理想社会,反映了农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愿望。(2)尚有部分咏史诗,如《读山海经》、《咏荆轲》。另有散文辞赋如《五柳先生传》、《归去来兮辞》、《感士不遇赋》等等。
(1)陶渊明在玄言诗盛行时,独标一帜,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。
(2)陶诗最大特点乃平淡自然。用朴素的语言,白描的手法写平淡的田园风光、田园生活及恬静心境。其次,平淡语言中有丰富形象,淳厚有味。再次,陶诗富有意境。
(3)陶渊明蔑视茛贵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格,影响到后世作家;他的田园诗发展到唐代形成了王维、孟浩然等的“田园山水诗派”。
宋齐时代,山水诗取代了玄言诗。因为东晋末世族士大夫居于秀丽江南且爱登山临水,已常在玄言诗中点缀山水诗句;加之五言诗和民歌写景技巧成熟,促使了山水诗的出现。谢灵运中年以后,肆意遨游山水,开创了山水诗派。他的山水诗往往前半叙事写景,后半谈玄,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。谢诗写景生动细致,语言富艳精工,代表作如《登池上楼》、《石壁精舍还湖中作》。谢诗大多数是有佳句而无名篇。
齐代诗人沈约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、韵、调的配合,提出“八病”说,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,就形成有格律的新体诗。因为此时是永明年间,又称永明体。代表作家有沈约、谢眺、何逊、阴铿,谢眺成就最高。新体诗导致了律诗的出现。谢跳之作多为山水诗,诗风清新流丽,注意平仄、音调、对偶,吸收了谢灵运的长处,又避免了谢灵运的繁冗与玄言尾巴。代表作为《晚登三山还望京邑》。
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。其五言、杂言尤其七言乐府非常出色,代表作是《拟行路难》18首。现存200余首诗中,有反映边塞战争、征夫戍卒的,如《代东武吟》;有对门阀制度表示强烈不满与反抗的,如《拟行路难》其六。鲍照诗歌俊逸豪放,发展了七言诗,变七言每句用韵为隔句用韵,并可换韵,促进了七言诗的发展。
南朝君主贵族生活荒淫放荡,帮闲文人就创作色情诗赋来迎合。梁简文帝萧纲进一步提倡色情文学,时号“宫体”。宫庭文人庾肩吾、庾信、徐攤、徐陵是代表。“宫体”被历代正统文人所抨击。
骈文起源于两汉辞赋,至南北朝而大盛。骈文特点有三:讲究平仄;讲究对偶;多用典故;辞采华丽。促成了南朝形式主义文风泛滥。骈文优秀者有鲍照《芜城赋》、孔稚圭《北山移文》、江淹《恨赋》、《别赋》,陶宏景、吴均、庾信也写骈文。南朝散文仅范晔《后汉书》有成就。北朝则有郦道元《水经注》及杨衔之《洛阳伽蓝记》。
1、北朝文坛较荒凉,无著名作家。后来有南朝作家北移,尤其庾信由南入北,给北朝文坛带来转机。2、庾信,早年是梁朝宫体诗人,无大成就。晚年出使北朝被留而屈,节于敌国,是他生活思想的转折点,此时代表作是《拟咏怀二十七首》,表现了身世遭遇的痛苦、对故国的思念及北国边塞风光。诗风刚健老成、苍凉沉郁;用典工稳、贴切;对仗精工、声律谨严,部分诗作声律上已暗合唐代五律、五绝。庾信是南北朝最后一个优秀诗人,对唐诗影响最为直接。3、庾信又是南北朝骈赋、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,代表作为《哀江南赋》。
约500首,大部分见于《乐府诗集•清商曲辞》,其中“吴歌”326首,“西曲”142首,“神弦歌”18首。
南歌,大部分是商业发达城市里的产物,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居民的生活和感情。另外,南朝统治者采集民歌完全为了娱乐,所以现存南歌内容狭窄,几乎全是情歌。
《杂曲歌辞》中的抒情长诗《西洲曲》在南歌中艺术性最高,写一个少女倾诉她的四季相思之情。
南歌缠绵,多写羞涩细腻之感情,且多作女子口吻,基调哀怨。多为五言四句,常用隐语双关、方言,活泼委婉。为五言绝句的出现奠定了基础。
现存约6首,主要见于《乐府诗集•梁鼓角横吹曲》。《横吹曲》是一种马背上演奏的军乐。
北歌题材广泛,有的表现北方的景色与风俗,如《敕勒歌》;有的反映战争的残酷,如《企喻歌》;有的反映尚武精神,如《琅琊王歌》;有的表现大胆泼辣爱情,如《地驱乐歌》。
《木兰诗》是北歌最杰出的作品,写木兰代父从军故事,叙事与抒情结合。
北歌感情直率,形成刚健豪放风格,语言朴素。除五言四句外,还有七言四句,长短句交替出现,爱用排比、譬喻。
发展原因: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,道、佛盛行,论怪道异的志怪小说应运而生。另外上古神话传统对它也有影响。
主要作品及内容:代表作是干宝《搜神记》。主要内容是神仙鬼怪、佛法、方术等。其余有张华《博物志》、刘义庆《幽明录》、吴均《续齐谐记》等30余种。《搜神记》中代表篇目如“干将莫邪”、“韩凭夫妇”、“李寄斩蛇”等。
艺术特色:开始注意人物性格刻画,题材上能抓住故事的最突出部分,简短精悍。为唐传奇小说作了准备,影响到清代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。
发展原因:魏晋以来门阀世族崇尚清谈的结果。当时虚谈形成玄学,爱评品人物。志人小说成为世家子弟学习名士的言谈、风度的教科书。同时受先秦两汉寓言故事和史传文学的影响。
主要作品及内容:比较完整流传至今,仅有宋代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》。主要是掇拾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,尤详于东晋。按内容分“德行”、“言语”等36篇。大部分描写魏晋风度、名士风流;也有反映豪门士族穷奢极欲及凶残暴虐者。
艺术特色:通过人物片言或一二行为生动表现人物形象。爱用对比、漫画、个性语言表现人物情感。言简约含蓄。《世说新语》为后世戏曲小说提供了不少素材。
1、齐代刘勰所作。共50篇,包括总论、文体论、创作论、批评论。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。2、《文心雕龙》把文学发展同时代政治变迁联系起来;说明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,质先于文,文质并重;分析历朝作家作品,总结了许多宝贵的创作逄验;表明了正确的文学批评的态度。
1、齐梁时钟嵘作。专门评论五言诗,共品评了汉至梁代122位诗人,分上中下3品:上品11人、中品39人、下品72人。是我国古两代第一部诗论。2、品评时注意诗又的风格特点和继承关系。反对永明声病说,主张自然和谐;坚决反对用典,主张“直寻”。认到社会生活是诗歌的源泉。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[2013]0513-D40号
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第海110202号
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神州共享 京ICP备0905390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