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  《六韬》又称《太公兵法》,
  • 最早见于《隋书·经籍志》,题为"
  • 周文王师姜望撰"。姜望即姜太公
  • 吕望,辅佐武王灭商有功,封于齐
  • ,成为齐国的始祖。从此书的内容
  • ,文风及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,一
  • 般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末期,作者托用
  • 姜望之名。《六韬》通过周文王、
  • 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,论述治国
  • 、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、原则,
  • 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,
  • 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。全书
  • 现存六卷,即文韬、武韬、龙韬、
  • 虎韬、豹韬、犬韬,共六十篇。《
  • 六韬》的内容十分广泛,对有关
  • 战争各方面的问题,几乎都涉及
  • 到了。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
  • 的战略论和战术论。

《文韬》卷包括《文师》、《盈虚》、《国务》、《太礼》、《明传》、《六守》、《守土》、《夺国》、《上贤》、《举贤》、《赏罚》、《兵道》十二篇,讲治国安民的韬略,阐述战前的各种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。分析在临战之前,一个国家如何做好物资准备、精神准备和战前动员;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敌国的各种情况,以便做到知己知彼。《文韬》卷论述了姜太公的社会观、战争观,侧重讲了战前各方面的准备和选拔任用人才的问题。姜太公十分重视"富国强兵"(《上贤》)。战国时期,孙膑、商鞅、荀况等军事家都提出过"富国强兵"的思想。"秦用商鞅,富国强兵"(《史记•孟子荀卿列传》)。姜太公强调这一思想,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学术向前发展的状况。
    Copyright 神州共享 京ICP备09053905号